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高校)(12篇)
01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xx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xx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更是长期拥有“模范自治区”的美誉,面对这些成绩,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以“五个认同”为切入点,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推动相关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转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好相关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民族、地区、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xx代表团审议时重点谈到了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掘和用好各种红色资源,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