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准确把握“学史增信”的内涵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学史增信,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民族复兴成为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包括以地主阶级改良派为主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主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辛亥革命,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轮番登场,结果都行不通。
这都说明,中国必须产生新的主义和新的社会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为了实现救亡图存,当时在中国出现的思潮不下几十种。在对各种主义主张进行反复比较之后,当时的先进分子们普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些先进分子包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以董必武为代表的原同盟会会员等。对于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1920年,毛泽东在给好友蔡和森、萧子升的信中提到: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