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移风易俗的思考与对策(区县基层治理实践)
2022-05-24 20:51:15 249

关于xx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移风易俗的思考与对策(区县基层治理实践)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号召,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做好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相关工作。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国家行政层级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县域历来是安邦定国的基础。县域治理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

本文依托xx县近年来开展“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活动,厚植乡村治理文明新风的治理行动路径思考。以下将从时代背景、现实做法和未来思考三方面展开。

移风易俗的新时代背景

01

最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移风易俗风气兴,乡村振兴动力足,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度凝练了乡村治理的总要求,而五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则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整体性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百姓借势改革春风,凭借勤劳双手,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当中部分糟粕的影响,农村的乡风建设还面临着紧迫的问题,掣肘着乡村振兴的整体协同发展。

“人情勿算债,尺四镬挈去卖”,正常人情往来被道德绑架,随份子、拼彩礼等现象在农村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盛行,令一些农村家庭陷入入不敷出,加剧了农村家庭的贫困现象。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书写出一幅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画卷,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使命。

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示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良风美俗能够改变群众的生活方式,规范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xx年x月,习总书记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破旧习、开新风、固机制,疏堵并举力戒“舌尖剩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命题。

xx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做法

xx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切入点,在对基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化、全面整治、细化机制、守正出新等四维发力,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20xx年x月开展试点以来,全县共简办丧事xxxx余场、新办婚事xxxx场,少办或简办各类一般喜事xxxx场。20xx年x-x月,节约办酒开支xxxx余万元。全县餐厨垃圾同比减少xxxx吨。

总体成效上,村内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劳动力、金钱和劳动力得到有效节约,县内呈现婚事新办、喜事省办、葬事简办、捐助公益等新风尚。勤俭朴素的乡风民风在全县逐步形成,社会秩序明显改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14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