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党课讲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Y)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有这样一个特点,王朝的强大与文化的兴盛紧密相连。比如,汉代和唐代。汉代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非常强盛,文化成果也多。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在西汉时期出现的。唐朝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佳作流传于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是这样定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论述里,有两大关键点。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基本定义。
那么,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什么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所以,文化建设是灵魂,能起到引导作用。说得再具体点,文化建设就是用先进的价值观武装国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精神动力主要是指价值观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力支持主要是指科技文化方面。这就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二、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流及现实意义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