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党课讲稿:深入学习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发展”成为高频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安全”出现了55次,“国家安全”出现了18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出现了91次,“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围绕这些重要论述,今天和大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一)什么是国家安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不论顺境、逆境,我们都非常注重国家安全。
什么是安全?有的人说,人的概念有多复杂,安全的概念就有多复杂。实际上,对于安全,目前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一般来说,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在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的历史演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