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党课讲稿:农业农村发展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xx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历程
“三农”问题具有政治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工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工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我们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要充分发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xx至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必须在内部薄弱、外部环境不佳的特定时期,为近代国防、近代产业寻求更多支持,这就要求我们逐渐完善计划经济制度,使农业成为工农业的原始积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既有战略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三农”战略体系化水平。一是进行土地改革。19xx年x月xx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规定:“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
通过土地改革,新中国x亿多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极大地提振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奠定了农民主体地位。同时,土地改革还建立了新的乡村政治秩序。
二是实行“一化三改”。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和“一体两翼”是国家建设和发展战略的重心。为了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在理清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推行积极的工业化政策。
三是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19xx年,中央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农业六十条”),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随后,工业、商业、手工业、科学、教育、文艺领域也进行调整,并相继制定了工作条例。“农业六十条”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