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主题党课讲稿:学思践悟法治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xx年xx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专门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沿革
(一)历史背景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萌发、成长、形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应用、检验、升华,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快速发展基础上的飞跃。
19xx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构成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19xx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19xx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xx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逐步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向“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转变。20xx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法治建设逐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由此,我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变、升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
新时代以来,我们要用“法治体系”替代“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等不正确的表述形式。法律体系只强调法律自身,也就是侧重于立法,而法治体系则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我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我国当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
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核心要义体现为“十一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要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必将引领我国由法治大国迈向法治强国,最终成为世界法治的标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