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工作总结材料
xx省xx市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零基预算改革,构建了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革新预算编制方式
xx市财政局通过统筹收入管理、资金管理、账户管理,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举措规范预算管理,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控制了成本、防范了财政风险。
一是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对涉及增加本级财政支出的政府性投资项目,按程序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不得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安排预算;未落实全部资金来源的项目,不得进行财评、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性投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全面取消原有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由部门单位重新申报,推动部门逐步从“以钱定事”转向“以事定钱”。财政监督科科长阳科介绍,前几年财会监督检查发现,部分经费安排相对充裕的预算单位为把钱花完,常常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以事定钱”后,财政资金安排不仅更加科学精准,而且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清理、取消、合并、压减等措施,全市今年共减少专项资金预算xx亿元左右。
二是保障大事要事支出。在省级明确的“三保”、化债、大事要事、事业发展、其他等五级支出预算保障次序基础上,将法律法规和上级部署有明确资金配套标准的支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支出、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具体金额或标准的支出、纳入上级对市委市政府考核的支出、涉及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关支出,纳入年度大事要事保障范围并进一步细化支出顺序。指导督促预算单位全面梳理各自实施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工作,对本部门单位及主管行业部门的支出,特别是规定了保障范围和支出标准的民生支出、有关文件会议等明确规定的项目支出、需据实兑现的政策性支出,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顺序。对前序支出没有足额保障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同时,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行为,一般性增支需求优先通过调整预算结构和统筹本部门资金解决。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