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科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在科学技术时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快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科学技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卓越工程人才的支撑,但工科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开展工科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工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时代工科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突出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学习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工科类高校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不仅推动教育形式的变化,还影响教育的内涵和效果,使高校工科教育携带了科学技术自身具有的单一向度、工具理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特性,深刻影响着工科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思想信仰。
(一)思维模式偏于单向度。科技异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主体的科技活动及科技活动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背离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危害人的特殊现象。科学技术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科学技术以“虚假”的美好麻痹人类内心的真实需求,使其对科学技术产生情感依赖,丧失主体性,形成泛机器化倾向。在科技异化的背景下,工科类高校在教育中易形成单向度教育模式,强调实证主义和绝对真理,忽视辩证思维和现实教育,造成工科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呈现单向度,社会性主体特性和政治性思考能力弱化,对意识形态边界模糊不清,容易成为“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