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BX)
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作风建设。为什么会这么重视作风建设?因为,人民群众不仅要看我们党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党是怎么做的。简单地讲,就是要看党员干部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穿什么。这些言行就体现为作风。党的作风好,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作风不好,就会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回溯百余年党史,可以说,我们党如果没有重视作风建设,就不可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今天的胜利。
一、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
革命年代,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坚定支持。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群众基础,走群众路线。1928年6月,党的六大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讲话是对我们党革命战争实践的深刻总结。我们党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群众。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