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会议上的讲话(学校—高校)
借着xx经济学院(所)成立会议的机会,我想就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xx大学经济学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题目很大,内容很小。xx大学最初建立经济系,后来改成经济学院。xx大学从19xx年起到xx年代中期,给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经济系也给全国高校培养了多批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人才,更早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还为全国培养了两届研究生。我于19xx年当研究生的时候,就有北大的张友仁与我同班学习,后来有萧灼基等是我系的学生,分配到北大。复旦大学蒋学模也是与我研究生同班。还有一些外校的教授也来学习。经济系还办了多期教师进修班,以提高外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一直到19xx年,还办了两期《资本论》进修班。后来搞“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就停止了。原来我们系和学院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师,不仅有政治经济学的人才,也有西方经济学的人才,比如说高鸿业,他在美国就是专门研究和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回国以后学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他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驾驭西方经济学,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说明西方经济学哪些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是错误的。可惜他已经走了。吴易风教授既深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深知西方经济学,但他也年老体衰。xx大学经济学院需要后继有人。
xx大学过去还有多名既熟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精通经济学说史的人才,如孟氧、李宗正等。现在这些学有专长的老教师大部分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xx大学经济学院还继续工作的老教师中我是年龄最大的,xx岁了。以xx同志为首的早期的一批经济学人才大都走了或退了。所以我在校院领导面前不断讲,我们经济学院要有紧迫感,要有危机感,要看到我们后继乏人,要赶快加强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要赶快扩充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才队伍。当然,我们对西方经济学也要搞好和加强团队建设。我们怎么样走向未来?我觉得必须赶快培养新的能在经济学领域起领头作用的年轻专业人才。现在我说要有危机感,就是因为除了前述我院后继乏人外,还应看到目前全国重点高校的经济学院都在向经济学的高地不断地攀登,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人家好的思路、好的举措,要认真学习。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我们优秀的博士生、博士后要留下;另一方面,要引进有真才实学的高水平的人才。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