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新聘任教职工职前培训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xx学院是一所民办(私立)本科大学,创办于20xx年,至今有xx年,在校学生xxxxx人左右,教职员工近xxxx人,设立有“文、理、工、商、艺”五大门类,xx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以现代前沿新兴技术类为主,如人工智能类、工业智造类、电子信息类、智慧建筑与建造类、数据智能类等工科主体专业群,与多专业学科协同发展。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xx年如一日,学校始终行稳致远地快速前行。
一、教育瞻前图远办学追求卓越
今天借此机会我们一起了解新时代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什么?我们就“为什么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的本质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首先让我们共同回望历史,照鉴当下,展望未来,我们便有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与脉络。
(一)私立学校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使命
回顾中国私立学校的历史。在孔子之前,中国的学堂都是官办的官学,封建体制下的教育规定,士以上的官家子弟才能上学读书,平民子弟不可以上学接受教育。孔子认为,不论是官家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都是人,应该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孔子毅然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当时官僚机构与官僚们极力反对私立学校办学,因为他们害怕一旦老百姓有文化、有思想,就会危及封建政权的稳定。孔子冲破种种束缚,开始公开招收平民子弟入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的创办者。
孔子提出“君子不器”的全人教育理念培养人才。自编《诗经》《尚书》《易经》等六经为学生学习教材,倡导老师“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亦师亦友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学而不厌,学而思,思而学,敏而好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举一反三”的学习精神,倡导“好学、仁爱、乐观、向善、修己、达人”的普世价值观。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君子淑女,而非工具。办学硕果累累,“弟子三千、孔门十哲、七十二贤士”。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成果,对今天或将来教育都有不可估量的“育人”价值,它将永远护佑着我们的教育事业。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