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教师的建议》共读沙龙上的发言
2025-11-03 15:24:28 2

在《给教师的建议》共读沙龙上的发言

 

谈到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为思维而教”(第二套大纲)和“为应试而学”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我觉得说来说去,还是教育的理想(或者说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现实(或者说现实的教育)之间的矛盾问题。说具体一点:一方面,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我们知道了第二套大纲(即课外阅读和其他的一些资料来源)对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围追堵截”。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没有阅读习惯,而又有很深的教育焦虑,就颇为内卷地认为教科书之外的书对学习都没有用,即便给学生买书,也买的是教辅资料和试卷之类的东西。更让人无语的是,有的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甚至是语文老师,明令禁止学生在自习课上或在校的空闲时间里看所谓的“课外书”,哪怕是像《我与地坛》这样的名著。学生违反了这个规定,就要受处罚;一方面,随着新的课程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观念已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有了一定的共识;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还是整日埋头于“题海”之中,被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识记方式逼迫着、折磨着。说实话,我现在喜欢谈、喜欢读、喜欢写教育叙事和教育教学案例之类的东西,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去感受教育的美好和教育中的改变,而不大喜欢去谈这些让人无语的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的问题。xxx老师前不久在“文质说”里说到一句话,“一到初中,教育就变得很'俗气',变得特别现实,特别体现中国特色”。他还说,我们大多时候做的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无可选择的选择。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98965s